论坛   报刊亭   曲靖沾益老城改造引来挖宝潮 未发现有价值的古董
返回列表
查看: 725|回复: 0

曲靖沾益老城改造引来挖宝潮 未发现有价值的古董

[复制链接]
UID1

经验:
33593 点

金币:
12301 枚

主题:
14460

我的勋章

元老勋章管理团队公民勋章记者勋章顶帖狂人新人明星

薄荷 发表于 2013-10-6 1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工地废墟上到处是坑
  
  

  
  这样的碎瓷片值钱吗?
  
  

  
  有人专门收购这种碗底
  近日,在曲靖东门街,一些据称是沾益的古玩爱好者携带着一些锈迹斑斑的铜钱和碎瓷片在兜售,此举让沾益老城区挖出“古玩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很多人的兴趣。据古玩爱好者介绍,沾益县目前在进行旧城改造,这些“宝贝”都是一些“探宝人”在老城区的一些旧屋地基下挖出来的。

  “挖宝”现场 有人还用起了金属探测器

昨天下午,晚报记者来到兜售人所指的改造地,就在沾益县政府与县人民医院背后数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只见整个地区已拆为平地,虽尚未开建,但老房屋原本的地基已被人挖出多个大坑,一些坑边还有人用“金属探测器”在新掘的泥土上移动,只要发出“滴滴”响声,便会弯下腰拨一下泥土。纵观该片平地,记者初步数了数至少有30多个深坑,基本每隔几米便有一个。

据了解,沾益老城区拆迁改造已接近尾声,但“寻宝”热潮却丝毫未减。在已夷为平地的废墟上,很多人貌似考古专家一样认真地找寻,希望能捡个漏,淘到一个值钱的古玩。还有一些人纯属好奇来凑热闹,对于那些深埋地下的“废铜烂铁”,抑或是铜钱、瓷碗什么的压根一窍不通。

淘宝人说 挖出的废铜和古瓷片能卖钱

“我在这挖出两百多个铜钱。”有位挖宝的老人兴奋地说。“我们在挖废铜和古瓷片呢,能卖钱!”一名贵州口音的男子从一人半高的深坑里探出头来,将刚掘出的一桶泥土递出去。记者看到,坑外散落着四五片瓶盖大小的碎瓷片,幽蓝的花色,另外还有几个沾满了铜锈的铜币。

一名斜挎腰包收购“宝贝”的男子说道:“我这段时间光买碗底印有‘大明成化年制’款的碎瓷片就买了100多片。大家都觉得这是几百年前的老古董,怕是很值钱。”

记者向沾益县有关部门询问得知,截至目前,工地上尚未发现有价值的古董,因此也就没有特意对拆迁地加以保护研究。

追忆历史 建于明朝末年,曾是入滇码头

沾益老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过去曾是云南入滇的码头,一度很繁华。据资料介绍,目前的沾益老城是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因旧城常遭水患而重新建造的“新交水城”。选址完全遵循了古人筑城的原则,建在了坝子边缘的高台之处。

整座城池大约0.4平方公里左右,旧城建好之后,曾于清雍正十年、嘉庆七年、同治三年和光绪二年进行了重新修葺。在四门设正街四条,中有直街一条,各自以所在的方向分别命名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几条街的交会处自然成了十字街。到了民国年间,由于交通的发达,这座旧城又向西北延伸,但是旧城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解放后,城墙才最终拆毁,但是东西南北几条街一直没有更多变化。

另据沾益州志记载,除州署、吏目署、学正署、训导署、巡检署、交水泛署等署衙和大量民居外,城内还有祠庙、寺观和书院60余座,这些建筑,最早的建于唐代,大部分属明清建筑,建筑规模都不大。这也难怪,这么一个不到半平方公里的小城内有这么多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座处于交通码头位置的城市在历史上的辉煌程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16 | 帖子:4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联系QQ:47833653